第六百三十一章繁华(一)_崇祯大明
再来小说网 > 崇祯大明 > 第六百三十一章繁华(一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六百三十一章繁华(一)

  春去秋来。

  一年又一年的过去,大明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,许多时候,治理国家就是放弃一些传统的思维,戳破一个窗户纸。

  然后改掉一些曾经的习惯。

  就可以顺着一些某种规律,持续的进行下去。

  这些都是崇祯这么多年,作为皇帝的时候,总结出来的答案。

  用另外一句话谁说就更为简洁了:时来天地皆同力,运去英雄不自由。

  时运不济,有时候就是有万般手段,都没有办法来挣脱困住自己的闹笼,当年的崇祯能够做成事。

  不过是因为有反贼,给了他机会。

  要那不然,论谋略这些需要靠脑子的办法,他估计活不出半年时间,就会莫名其妙的死于非命。

  崇祯已经不再年轻。

  崇祯二十年的时候,那时他三十六岁,刚好也是迁都到西安府,也就是后来改名的长安府的新都城。

  然而转眼已经过去了五年。

  四十一岁的人,正是一个人的壮年。

  也是大明正在烈火烹油一样,蒸蒸日上的时期。

  自己的儿子,也已经长大成人,下一代的人才,也已经茁壮成长。

  他还没有老,却已经有了一种老了的感觉。

  手中的权势,让他必须清醒着,随时面对可能出现的危机。

  毕竟看起来很平和的大明,实际上随着太子渐渐的成人,依旧有些暗流涌动,不过有意思的则是,自己的太子朱慈烺。

  并没有任何方面的举动,只是在默默的学习者任何一种知识。

  剩下的时间,也都是在陪着自己的母后,四处游览大明山河的壮丽景致。

  省心,省力。

  是崇祯能够找到的,为数不多的感叹。

  有时候,他都不是很清楚,自己的儿子,当年在御书房,被自己给说了一通之后,变化为何会这么大。

  大到他心中都有一种感觉。

  若是两个人的身份相互调换的话,在权谋方面,自己居然不会是自己儿子的对手,这就很离谱了。

  其实,按照崇祯心中的想法,是想要把皇位传承下去的。

  大明已经走上了一个合适的道路,无论是谁来,只要脑子不是不好使,都会安安稳稳的让大明继续强大下去。

  而且,他还能脱身出来,不在为朝政所累。

  就算是现如今的制度,再全面,许多事情也都有内阁和军部来处理,可依然有些拿不稳的事务,会送到崇祯的手上。

  这天。

  风和日丽,适合出门踏青。

  崇祯和周皇后,走在华山脚下,仰头望着高耸入云的峰端。

  山道崎岖,崇祯可不愿意以身犯险。

 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,这一点他还是知道了尽管他也想要爬山上去,看看上面的景色到底有多么的壮观。

  看着山脚下,游人如织。

  流动的小商贩们,也都在沿途叫卖。

  “朕看到这些大明子民们,现在也已经有闲心情,四处看看大明的大好河山,心中就明白,往后没有人想着会去破坏这样的地方了。”

  海外的物资,不断的涌入大明。

  即便是许多已经探查到的矿产资源,也完全可以暂时放下,不用去开发出来,赚取更多的利益。

  而紧密的交流,也让大明的运输行业,发展很是迅猛,再也不是朝廷一家独自支撑的局面了。

  短短的一年时间啊。

  就让一些商人们,觉醒了一些很奇怪的办法。

  崇祯有时候回想起来,要是在他登基的时候,整个大明就是这个样子的话,怕是朝

  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  廷上的那些混账大臣门绝对活不过成年,就会死于非命。

  研究的越深,崇祯就越发现,儒学和商业,以及科学,居然在某些地方是背道而驰的。

  这就让人很受伤。

  周皇后陪在了崇祯的身边,沉静的看着周围形形色色的人。

  她出过很多次皇宫,也是了解过民生疾苦的人,自然明白,大明有现在的局面到底有多么的不易。

  而对于这一次迁都之后,李定国十年之期的内阁首辅时间,也已经到头,只能去往别的州府任职知州。

  目前接任李定国的居然是从房山县出来的一位小知县--马懋才。

  人的一生,实在是很神奇。

  从一个小知县,一路上做到了建州的知州,这种本事,在整个大明都是少有的存在。

  毕竟,在儒学已经退出科举制后。

  还有这么一个因为八股科举,而走上现如今这一个朝堂的人,都是一个奇迹。

  “马懋才的十年,不知道又会给大明带来什么。”

  周皇后已经看不懂现在大明的发展状况了。

  就是手中那些一直都还在继续盈利的工厂,也已经进行了好几次的扩建和升级,当年的管理层,也都现在成了中流砥柱。

  不少人都跳槽到了地方上,做起地方上的官吏。

  “看下去就知道了,不过这次回去之后,就得让太子好好的学着怎么治理朝堂了。”

  崇祯最后看了一眼华山。

  扭头边走,边走边说道,可却让周皇后心中一惊。

  她弄不清楚,皇上对着她说这话,是为了试探她。

  还是真的想要朱慈烺,继承大明的皇位。

  不过见到皇上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意思,也就不敢多加询问,在这种节骨眼上,她作为皇后,还是不要轻易掺和的好。

  崇祯二十一年(1649年),太子监国。

  皇上则是带着自己的皇后和妃子们,在大明的各处景点,随意的游逛着。

  同时也释放出了一个信号,那就是皇上想要把权利给放出去,从而达到一种稳妥的皇权交接。

  十年的时间,足够改变很多。

  道院研究出来的无线电传输,也已经开始运用到了军事上面,对各处的州府,以及海外的大使馆传递消息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。

 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,再次因为科技的进步拉近。

  这是一个奇迹之年,属意大明的奇迹之年。

  而大明的名声在整个世界上,更加的响亮。

  文明之光,从此而始。

  也正是这一年,崇祯放下了手中的权利,太子也就成了大明名义上的皇帝,崇祯带着自己的皇后和妃子们,离开了大明。

  去往了各个皇子们的封地。

  朝-鲜已经看过。

  带着自己的妃子们,去往了下一个地方--扶桑。

  与此同时,田贵妃则是留在了朝-鲜,享受着已经长大成人,可以勤政的儿子--朱慈炤的孝顺。

  “田贵妃就这么留下了?”

  周皇后站在船头,看着远处的白云黑水。

  听着呜呜的铁甲船的汽笛声。

  随着大明水军的建设,这样的铁甲船,已经有了运输船这样的船只,只是目前为止还没有普及起来。

  造价还是很高昂的。

  “她呀,只是想儿子了,四个儿子,分散在各处,能够聚到一起的日子也不多了,这一次去了朝-鲜,下一次就要去南越,还是能够遇到一起的。”

  崇祯的心情也并不是很平静。

  随着年纪越

  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  大,自己的子女们,也都随着年龄的增长,到了自己的封地上,之前都还小的时候,能够经常见到。

  可越是长大,就越是很难聚在了一起。

  “你说这一次到了扶桑,咱们能不能够多停留一阵子?”

  周皇后心里其实也有点想自己的二儿子--朱慈恒了。

  在原本的历史上,这个皇子是个早夭的皇子,现如今虽然已经长大成人了,可身子骨还是太过瘦弱。

  “朱慈恒的身体本就不好,按照我的想法,就是留在大明算了,免得走出去之后,还要被人欺负。”

  崇祯摇了摇头。

  他不是很明白,周皇后为何一定要这么做。

  在大明还有最好的太医来疗养,可到了扶桑,就没有这样好的条件了。

  怕是身体会更加的瘦弱下来。

  他手中的锦衣卫,也有过这方面的消息传来,就是如今连小孩都没有办法生养出来,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。

  有几次,崇祯都要下令,让这个儿子回到大明。

  奈何这个儿子,和自己这个皇帝一点都不亲近,只听他母亲周皇后的话。

  倔强是崇祯在这个儿子身上看到的唯一的东西。

  “哼!现在有那个人敢欺负我儿子。”

  周皇后在心疼的时候,也是一脸的不乐意。

  铁甲船速度很快。

  就在轰鸣声中,平稳的到达了扶桑,从山阴-道登陆,然后乘坐马车,一路到了扶桑的京畿之地。

  一路上崇祯看得很仔细。

  从一些方方面面中可以看出,扶桑几乎照搬了大明的一切,而且这个地方的发展迅猛的让崇祯都是一惊。

  随即反应过来,小地方,治理起来就是方便。

  有着成功的例子就在身边,只要复制一遍,总是会容易的多。

  做多就是改一个官府的名字罢了,作用还是一样的。

  在扶桑,崇祯待得时间很久。

  足足有半年的时间。

  只因朱慈恒的身体,一度陷入了危机状态,随时都会撒手人寰,闹得崇祯那个地方也不敢去。

  “父皇,儿臣恐怕是不行了。”

  躺在床上的朱慈烺眼中没有恐惧,只有一种淡淡的释然。

  自己的身体,自己最清楚,作为皇太子,他能够享受到的医疗条件,不是旁人能够想象得到的。

  能够活着长大成人。

  还享受了一段美好的人生,已经很知足了。

  “说什么胡话,好好的养病,另外,扶桑的治理很不错。”

  崇祯难得的夸奖了一下自己的儿子。

  他看得出来,自己的这个儿子很努力,奈何天不假年,崇祯将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了。

  心中的莫名悸痛,不是旁人能够代替的了的。

  “父皇,母后,儿臣的身体,儿臣是知道的,不过有件事儿臣还是要说出来,若是扶桑有一个当地的血脉皇子作为传承,扶桑是可以传承万年的,这里的许多东西,真的和大明不同,总之就是很奇怪。”

  朱慈恒即便是到了现在,依然是想着,如何让扶桑,再也脱离不了大明的掌控。

  “这些你不需要操心,朕还没有老糊涂。”

  崇祯少有的脾气暴躁了一下,然而正是这种暴躁的脾气,却让朱慈恒苍白的脸上,露出了一丝笑容。

  或许,这样的父皇,才是真的在关心着他的吧。

  朱慈恒心中这样想着。

  ()

  乐文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zlhnh.com。再来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zlhnh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