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卷渔家傲 第八十六章羌管悠悠霜满地(六)_崇祯大明
再来小说网 > 崇祯大明 > 第二卷渔家傲 第八十六章羌管悠悠霜满地(六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二卷渔家傲 第八十六章羌管悠悠霜满地(六)

  戴承恩没有等到皇太极的接见。

  也没有在看到黄立极找他商量后续的事情,仿佛一夜之间,他所代表的袁崇焕这一股势力,就不再被现在的大清放在眼中。

  这让他很受伤。

  按理说,皇太极要是真的重视袁崇焕的话,现在就应该学曹操连鞋子都顾不得穿,就出门迎接他才对啊。

  其中有些什么诀窍是他没掌握的吗?

  在第二天一大早,戴承恩往回走的时候,还在思索这个问题。

  于此同时,阿敏再次领着三万骑兵向朝鲜方向进发,随行的还有朝鲜质子李觉。

  其实皇太极顾虑的那些问题,崇祯还真就没有想过,大明内部缺少官吏,根本就不足以把整个辽东完整的拿在手中。

  要是还像以前一样的那么信任袁崇焕。

  那么现在的崇祯只能认为自己是个棒槌。

  锦州的后勤部所为,不过是底下人的自发行为,也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,在新军队伍之中,这种事情只若平常。

  可在辽东苦惯了的士兵,何曾享受过这种拿到足额粮饷的待遇。

  实在是不怕不识货,就怕货比货。

  一次不过是简单的例行公事,就能让整个辽东大多数的士兵感恩戴德。

  可想而知整个大明到底有多烂了。

  不过这些都是崇祯以后将要解决的。

  此时的崇祯正在厨房内亲自下厨。

  不知流传了多久的:君子远包厨这句话,在崇祯的身上毫无价值可言。

  新收的土豆,总要做出一顿丰盛的佳肴,才能让人们知道。

  哦!原来这玩意是这么吃的。

  然后吃上一口,赞一句“真香”,然后才能阵中的被大众认可。

  而人类驯服土豆的历史可是很久远了。

  只因他接下来就要种植红薯了,只要这两样食物种植出来,来回两年,就能让大明恢复元气。

  ‘噼里啪啦’的一阵油炸。

  一条条金黄的薯条就新鲜出锅了,接着就是土豆片,最后在撒上一层薄薄的佐料。

  “来尝尝我这个菜,其实不是土豆不好吃,这些人从来就不懂得吃。”

  放下盘子,崇祯拿起一块煮好的土豆,去皮之后蘸着酱料,美滋滋的吃了一口,然后就解开了最中间的一口大锅。

  里面炖着的土豆排骨温度刚刚好。

  崇祯忙里忙外,却没有发现坐在桌子旁的周玉凤一脸的忧愁,就连大仇得报之后,心情一天比一天好的张嫣,也是心不在焉的瞧着满桌子的菜肴。

  熹宗朱由校是喜欢木匠活。

  要是崇祯开始喜欢做菜,那大明的皇帝还会有几个正常人?

  “愣着干啊?快吃啊,难得我亲自下厨给你们做一次吃的。”

  崇祯久违的的再次尝到了土豆的味道。

  曾经司空见惯,现在虽说已经丰收了,可到底种植的面积太少,只有让那些百姓知道了种植土豆的好处。

  才能有人自发的种植,这可比朝廷推广有用的多了。

  “一个个愁眉苦脸的,到底是怎么回事,说来听听,在大明,还没有人敢给朕的皇后气受的,”

  崇祯说的随意,可旁边伺候着的宫女可不敢这么想。

  即便是现在崇祯已经免了宫女们下跪这种礼节,可在此刻,还是吓得几位宫女跪倒在地。

  “干什么?都起来,说了不需要跪下,还是不听啊。”

  崇祯在宫女们下跪的时候,才猛然意识到,身份地位,做到皇帝这个地步,许多话都是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的。

  “皇上会不会和熹宗一样,沉迷于做饭,而忘了朝政?”

  周皇后摸了摸日渐高起的肚子,大着胆子试探着问道。

  “沉迷于做饭?你们都一个个的想什么呢?我只是让你们尝尝新收上来的土豆而已,做饭可是个辛苦活,有御厨就行,赶快吃饭。”

  好好的心情,被瞬间破坏掉了。

  看来以后还真的不能随意的说话,随意的做别的事情。

  现在还只控制了两个州在手中,其他得方也是听调不听宣,总想着让他恢复大明原来的朝政体系。

  就像当年方孝孺一直要求着恢复到井田制一样。

  真要这么做,怕是大明立刻就要散架了。

  “吃完饭,咱们出门逛逛,我记得城外又开了一间服装厂,不知道开工了没有。”

  服装厂的开设,暂时只是为了他的军队服务,生产的都是军服。

  “昨天才招人,要开业最少需要三天时间。”

  这间厂子张嫣早就看过了,其中的厂长还是她手下的一个办事精明的小太监。

  “哦,那就算了。”

  崇祯最近大小事情都下发了下去,他只做宏观的框架,填补细节上的东西,就全靠李长庚和李定国两人了。

  现在大明最缺就是人,各种各样的人。

  连续办了不少的厂子,把在家务农看孩子的女人,都吸引到了工厂里挣钱,男人则是出门修路。

  就这工程量太大,还是不够用。

  而且崇祯还规定了上下班的时间,对劳累的百姓来说,简直就是在地上捡银子。

  可就这,依然是没有解决人员的缺少问题。

  不过好的一点就是,宝行开办的很顺利,那些精致的钱币通行起来,也很顺畅。

  不是没人想过仿制,可对于金属之间的比例问题,现在可是道院的核心技术,不是一般人能够玩的转的。

  更何况上面的花纹,全部都是水利锻压出来的。

  若是一位手艺人雕刻,成本都不够。

  当然要是融了换金子,银子,纯度又不够,不管怎么弄反正就是在亏损。

  也因此用铸币的技术,就为朝廷换回了大量的金银和铜。

  “要不咱们去天津?那条路应该快要修通了,来回应该很快。”

  崇祯又想吃海鲜了。

  “太医说我需要保胎,那也不能去。”

  周皇后用筷子戳着碗里的排骨,她也发现,怀孕真的是件麻烦事。

  首先一点就是那也去不了,而作为她丈夫的崇祯,也是最近憋坏了,要不然绝对想不出来一会这里闲逛,一会那里下厨。

  想着大明那个大户人家的女儿好,让皇上纳上一个妃子。

  三宫六院可还有不少地方空着呢。

  “哦!那我就去看看洪承畴在冀州练兵练得怎么样了。”

  崇祯很快就吃饱了饭,想着在那个地方去视察一番。

  一直坐在紫禁城,不了解民间疾苦,哪怕是再好的制度,也没办法解决人的贪欲问题。

  这一年是崇祯三年。

  本来在历史上绝对是大明最暗淡的开始。

  建奴入关,四处起义烽烟四起。

  可一切都被崇祯按死在了萌芽状态。

  本来烽火燃遍山西和陕西地界的起义队伍,也早就没了影踪,需要加税的地方,却神奇的实现了免赋。

  而开支最大的辽东,从崇祯接手普查人口,按照分发给每一个士兵的粮饷问题,也忽然间支出大幅度的下跌。

  曾经内阁首辅办公的地方,文渊阁。

  门口的孔圣暨四配像也被崇祯派人送还给了山东的孔家。

  “不看不知道,辽东在以前居然要吞掉朝廷半年的税收。”

  李长庚最在主位上,翻阅着往年辽东的军费支出一阵咂舌,难怪大明是一年比一年穷,有许多时候赈灾都没有的多少银子。

  还得多向老百姓收税。

  “现在单凭京师外的几个厂子,就能把粮饷补足了,比原来少了十分之九,也不知道多出来的那些,都去了什么地方。”

  李定国原本也是以为,大明灾害频发,是因为皇帝的原因,可看了许多的资料才发觉,那些大臣们才是吸血的猛兽。

  没有对比,根本就看不出现在冀州和雍州的吏治清明。

  “外面的那些厂子算什么,你知道现在来银子最快的地方是那里吗?”

  李长庚嘿嘿一笑道。

  “不用想,肯定是天津。”

  李定国抬头接着道:“不要忘了,我可是那个地方的建立者,比谁都清楚天津的潜力。”

  李长庚一愣,然后哈哈大笑道:“这次你可猜错了。”

  说着指着桌子上统计出来的数据,“你好好的看看,现在西安府的交易额,可是在直线上升。”

  交易税,终于发挥出来他的巨大威力,相对于京师看起来有些偏僻,而西安府却是在中个大明的中心位置。

  无论是从任何一个方向,进行贸易交易,都死最近的一个地方。

  在崇祯明处数据对比之后,李长庚他们也喜欢上了这种方法。

  可以通过数据上的记录,就能大概知道,那个地方出现了问题。

  这次轮到李定国发愣了。

  拿过表格之后,仔细的对比才能明了,西安府大部分的财富来源,都是交易税。

  而现在原本并不宽裕的西安府,已经是各种物资堆积如山。

  更是一举解决了粮荒问题。

  不过随之而来的治安问题,就随着人流的增多,也跟着增多了。

  “张鹤鸣可是给你来信了,上面说西安府的治安情况可不是很好,问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。”

  李定国读着最底下压着的一封亲笔信。

  “他可真够大胆的,居然在公文里里面夹着私信。”

  李长庚嘟囔了一句,道:“这件事情,给皇上送过去,需要调兵,还是加强捕快巡查,需要他定一个基调。”

  “定什么基调?”

  李长庚话音刚落,崇祯就吃饱了饭没事的溜达了过来。

  一路上忙碌的人很多,被崇祯提前挥手示意不用多礼,也就没有人前来通报。

  李定国把手中的奏折递给了崇祯。

  崇祯看了一遍,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。

  人员密集流动,确实会引起治安的问题。

  总有些人喜欢铤而走险,不劳而获,可这个问题不解决,他的交易税也持续不了多长时间。

  “拟旨,调卢象升带兵五千回西安府镇守,当地捕快全力配合。”

  现在的捕快人手太少,只能起个威慑的作用,真正有力的还是军队。

  李长庚知道,只要军队回去,就意味着皇上对这件事情的重视。

  在崇祯的队伍里。

  一开始从西安府跟着的人,除了李长庚,就只有张鹤鸣还能勉强跟上整个大明改革的步伐。

  而杨鹤作为名义上的三边总督,已经到了养老的地步了。

  “现在京师暂时无事,要不咱们亲自去一趟西安府?出来也有半年多了,还不知道发展成了什么样子。”

  崇祯精力旺盛的,现在需要四处奔波,才能让他不想女人。

  在皇宫里待着,一抬头就能看到自己的皇嫂张嫣,晚上做梦也能梦到,这对他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考验。

  在他的想法中,只要远离,应该就能解决掉自己的妄想。

  毕竟大明赫赫有名的“秦淮八艳”,除了马湘兰已死,其她的每一个人都还是个小孩子,年龄最大的柳如是也才十二岁。

  他就是在饥渴,也没有办法一个人爬到秦淮去私会一位青楼女子。

  “臣觉得,皇上还是待在京师最好,要是皇上不放心雍州,陈可以亲自去一趟看看。”

  李长庚现在可不敢让崇祯随意的乱跑了。

  上一次还是因为京师告急,崇祯带着一万人的队伍,说是去带兵打仗,可走到半道上缺粮跑到天津去了,这算是怎么回事?

  若是真的按照军法来办的话,那可是死罪啊。

  崇祯就知道李长庚他们大概率鬼拒绝。

  上次的事情,他做的确实是有那么一点点过分,可那是因为拿着银子都买不到粮食,而他自己又不好一次把老百姓活命的口粮都给夺走了。

  所以才宁愿违反军纪,到别的地方找出的。

  而不愿意因此而开一个兵过如匪的坏头。

  要是有人有样学样,那么大明的军队,就真的会被毁了。

  “我看你就是想要跑路,留人家李定国在这里,是看人家年轻好欺负,还是怎么地?”

  崇祯也立刻揭露了李长庚的小心思。

  别人求都求不来的权利,却总有人想着偷懒,崇祯自己也在偷懒,可他不愿意惯着自己的内阁首辅也跟着偷懒。

  除非李长庚答应和他一起去西安府逛逛。

  “我觉得皇上亲自去视察一番雍州的民情,是一个好事,也顺便看看,那些被底层百姓选出来的官员,有没有尽心尽力的办事。”

  李长庚立刻改口,不就是想出去玩吗。

  答应了还不成。

  反正政绩京师,有皇上和没皇上大概都一个样。

  “嗯,朕也是这么想的,爱卿不辞辛苦走访地方,朕也要以身作则才行。”

  李定国捏呆呆的看着两人在他面前表演,从觉得两人能够把偷懒这件事情,说成是体察民情,走访地方。

  很有大明官场的那种味道。

  而这么一来,就剩他一人在主持政务了。

  瞧着堆积如山的奏折,李东国忽然有些想哭。

  做官原来是这么难得吗?

  怎么和他印象中的那些官老爷们都大不一样?

  李定国也想跟过去,却开不了口,只能闷闷的想着,如何才能让自己真正的解脱出去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zlhnh.com。再来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zlhnh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