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九章 大恩难谢_景帝纪事
再来小说网 > 景帝纪事 > 第二十九章 大恩难谢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二十九章 大恩难谢

  这些天,齐远恒一直在随意居中坐镇,暗中影响民间舆论,孙柯这事被广为传播,如今足以与惑主流言抗衡,也有他的一份功劳,但是这事被再次翻出来,源头却不是他,而是另有其人。

  他与卫家,或者还有其他人,都是出手推波助澜者,第一个放出这风声的,就不知道是何人了。

  不管怎么说,这人在这种时候放风,肯定是和他们站一边的,齐远恒就让人注意着,去打听一下背后之人是谁,有没有联手的可能。

  没过几日,袁宏敬就带着一人来见他了。

  “齐大居士!”来人见了他,抢先拱手为礼。

  齐远恒抬头一看,来者是一位三十上下的男子,仪态俊美,姿容上乘,风度翩翩,见之就让人心生好感。

  齐远恒略一思索,认出了他是谁,吃了一惊,马上站起来,回了个大礼,唤道:“孙大人!”

  “如今我赋闲在家,并非官身,齐大居士请不要多礼!”那人急忙上前,伸出双手扶起了齐远恒。

  原来,来人就是孙柯案的主角,孙状元孙县令本人了。

  当日孙柯冤屈得雪,死里逃生,但是因为这事,太后大怒,逼着皇帝把卫衍流放出去了,皇帝想起这事,就心里各种不舒服,不想听任何人提起他,也不想再起用他,以至于他这几年一直赋闲在家,读书写字消磨时日。

  他本是荆州人士,家中颇有资产,不过他这一支人丁不丰,几代都是独子,在他未考中进士之前,全家就搬来了京城,在城里买了个小宅子,城外买了个大庄子,陪他备考读书。

  他高中状元,成了中书舍人,却因一时行差,起了走捷径的念头,没有拒绝皇帝别有心思的下棋邀约,以至于陷入了宫闱之事,后来就被心中有鬼的皇帝给远远外放了,不过他的家人一直住在京城。

  他蒙冤入狱,被押解到京,家里人为了救他,病急乱投医,费了许多钱财上下打点,却连一句准话都没有得到。

  但是不曾收受他家一点好处的永宁侯,知道这事后,却仗义执言,君前进谏,最终让皇帝下令重审此案,还了他一个清白。

  偏偏因为他这事,又连累得永宁侯被流放。

  孙柯有时候想想这些事,就觉得人生的际遇,很多时候真的说不清楚。也不知道他和永宁侯,到底谁更倒霉了。也许沾了皇帝的边,就是这么身不由己吧。

  当然,这种腹诽皇帝的话,他也只敢在心里想想,绝对不敢让其他人知道。

  永宁侯本是仗义执言,孙柯若是用财物去谢,倒要让这事变味了,所以他出狱后,只身空手去卫府道过谢。当时永宁侯客客气气地招待了他一顿茶水,就送客了。

  后来永宁侯被流放,孙柯在这事上根本使不上力,他就一直纠结着,他到底该怎么来还这段恩情,一直到永宁侯回到京城,他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来报答。

  永宁侯备受家中宠爱,也备受皇帝宠爱,什么都不缺,而且大恩不言谢,这救命之恩,流放之苦,当然不是能轻易了断的。

  这次流言突然闹了起来,孙柯也是在官场历练过了,而且差点被坑得丢了性命,他一见这个架势,马上就意识到这是有人要和永宁侯过不去了。

  至于真假,真的不重要,想要用这事达到什么目的,才最重要。

  当然,有些人肯定会纠结于真假,想要知道永宁侯是不是真的惑主了,或者皇帝是不是真的为了他要遣散后宫,不过那不是幕后那些人的用意。

  孙柯反应过来,就命家人雇了些闲汉,放起了这个风声,把他当日的事再次放到了众人的眼前,供人谈论。

  不过他势单力薄,虽有家人帮忙,却卷不起多大的风浪,如今能与流言抗衡,自然是因为其他人也意识到了,发现他这事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反击方法,一起出手了。

  过了几日,他家管家从雇来的那些闲汉嘴里,知道有人在打听他的事,而且打听他的还不是一拨人,他就起了来随意居见一见齐远恒的心。

  他的事,原先就得罪了许多人,还得罪了皇帝,这次他出手,又得罪了很多人,别人拿永宁侯与卫家没办法,但是对付他一个赋闲在家的闲人,却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。

  这种时候,他当然要与队友靠拢,免得单打独斗,被人偷偷阴了都不知道。

  官场之中,为什么会有各种抱团,就是因为独自一人,太容易被人下黑手了。

  孙柯差点用项上的脑袋来明白这个道理,此时肯定不会再犯这种错了。

  齐远恒齐大居士虽然是位闲云野鹤,没有官身,但是他进过善言,皇帝传诏天下嘉奖过他,如今的清流民议中,以他的意见为首,又与永宁侯有着过人的交情,是一个比较合适的人选。

  至于孙柯为什么不与永宁侯,或者与卫家直接接触,当然是有原因的。

  还是那句话,他要是与卫家走得太近,永宁侯这忠贞义士的名声就要减去几分了,而他与卫家没有直接的关系,才能让人信服,永宁侯这般仗义,只为公义,不为私谊。

  如此这般,永宁侯才是正直忠义之臣,有人传他惑主,肯定是污蔑了。

  以上种种,就是孙柯今日来见齐远恒的原因。

  “孙状元请上座!”齐远恒见他这么客气,就没有和他多礼,换了个称呼,伸手请他上座。

  孙柯当然不会这么托大,又和他推让了一番,两个人才相邻落座。

  很快,就有跑堂托着盘子,进了这间静室,送上了茶水。

  “孙状元,请用茶!”齐远恒端起手边的茶盏,向孙柯示意。

  “好茶!”孙柯喝了一口,赞道。

  如今是冬日,茶是旧茶,不过因保存得当,依然清香扑鼻。

  “这个在下可不敢居功,是此间主人的功劳。”齐远恒与他说起了闲话,不急着谈正事。

  孙柯的来意,不需要明说,齐远恒就知道了。

  当然,对于刚开始放风声的人是谁,同样不需要孙柯多说,齐远恒也明白了。

  聪明人与聪明人说话,就是这么简单,很多话不需要说得太清楚。

  两个人聊了些风花雪月,琴棋书画,茶过三巡,齐远恒才说起了正事。

  “孙状元,我想着,如今事态胶着,不相上下,不如我们再开一个战场,说一说今上这次遣散后宫,到底是好,还是不好?”

  孙柯一听,就明白他话中的意思了。

  皇帝他遣散后宫,若是好事,其他人指责永宁侯,就占不到有理的立场了。

  不管皇帝是为了什么,如果皇帝他做了一件正确的事,其他人却指责让皇帝这么做的人是佞臣,这人自己才是大大的奸臣吧。

  “齐大居士这个主意甚妙,孙某虽然不才,也愿执笔做文,略尽绵薄之力。”孙柯点头同意。

  他这话当然是客气话,他能被皇帝钦点为状元,自是文采飞扬之辈。

  “孙状元太客气了,不如我让人送上纸墨,我们就在这里,落笔成文,互相印证一下?”齐远恒想到了这事,没有拖延,马上就行动起来了。

  “如此甚好!”孙柯没有反对,一口就应下了。

  他今日来见齐远恒,就是表明要向卫家靠拢了,这种时候,出点力是应该的。

  他要是什么用处都派不上,也不好意思出现在这里。

  齐远恒见他答应,没有多做耽搁,就站了起来,走到门口,拉开了静室的门,对着外面吩咐了几句。

  很快,就有跑堂送上了纸墨等物品。

  两人各据书案一角,沉吟片刻,左手执笔,开始写文章了。

  齐远恒的文风走得是大开大合路线,他以古喻今,旁征博引,力证皇帝遣散后宫,心怀百姓,恩泽后宫弱女子,实乃古之明君所为。

  孙柯的文风走得是婉约路线,他以后宫女子的口吻,写了一篇哀思谢恩文,前面是深宫寂寞红颜老去,后面则是骨肉团圆叩谢天恩,用种种肉麻的话,把皇帝赞了又赞。

  他俩几乎是同时落笔,同时收笔。

  完工后,两人互相交换,认真拜读了一下对方的大作,相视一笑,彼此间颇有些惺惺相惜之意。

  这两篇文,他们都没有署名,等到宣纸上的墨汁干了以后,齐远恒就让人送去付梓了几百份,当夜就分发了出去。

  第二日,街头巷尾就议论起了这事。

  他们二人,一人是享有盛名的名士,一人是天熙二年的状元,文章才情当然俱是一流。

  所谓的行家一出手,就知有没有。

  高手写文章,没理的事,都能被他说成有理的事,更何况这事有理没理是在两可间。比如明惠县主这样的人,现在她得到的一切,都是她自个儿乐意的,肯定觉得皇帝很好,而周贵妃等人,有着种种不愿离宫的理由,肯定觉得皇帝这么做很不好。

  但是百姓之中,能客观分析这事的人,其实并不多,大多数都是人云亦云,哪边说得好,就相信哪边的话,现在这二位的文章出现后,就牵着舆论的鼻子走了。

  士林之中,被他们的文章说服的人,也不在少数,特别是很多还没有入仕的士子,与这事中的双方都没有利害关系,就更容易从心而论了。

  这些人尚不曾被官场磨砺,心中还有理想和热情,从心而论的话,肯定是赞同这个观点的。

  所以,不过是数日之间,清流民议就变成了夸赞皇帝遣散后宫是明君所为。

  皇帝是明君,反对他的是什么,谴责永宁侯的是什么,还需要人多说吗?

  不过是须臾之间,朝臣们的压力就变大了,一顶奸臣的帽子很快就要戴在他们头上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zlhnh.com。再来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zlhnh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